<img src="https://sb.scorecardresearch.com/p?c1=2&amp;c2=35880649&amp;cv=3.6.0&amp;cj=1" alt="comScoreNoScript"/>

防共軍「第一擊」 雪隧導坑所取代衡指所

記者|葉郁甫、傅建誠、游任博、方柏丰

記者游任博:「位於大直要塞堡壘管制區內,俗稱衡山指揮所的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,是國軍戰時最高的指揮中心,開鑿山洞興建在地下,衡山指揮所可說是固若金湯,但若戰爭爆發被攻擊了那該怎麼辦?」受到烏俄戰爭啟發,國軍全面檢討各作戰區,地下指揮所承受第一擊的能力,確保戰時的指揮體系不會癱瘓,若衡山指揮所遭攻擊,備援的指揮所要設在哪裡,國軍把腦筋想到這。

記者葉郁甫:「漢光演習第一天,首次驗證雪山隧道備援方案。敵人攻台計畫一旦發起,雙北也開始遭到破壞,就連大直山區的衡山指揮所也無法倖免,那麼堅固的雪隧導坑或許就是指揮中樞轉移的絕佳備用場地。」軍用車輛從雪隧坪林段導坑北口進入,全付迷彩裝備官兵進入雪隧聯絡導坑前在管制站簽名。國防部跟高公局克服光纖使用頻段,以及通信整合等技術問題,在雪隧在下方深處的導坑可供車輛通行,導坑深度足夠抗炸平面跟豎井各有出口,適合人員生存跟大型裝備進駐。

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:「雪隧本身導坑就已經做好行控的作用,行車在控制整個設備都完整,國軍的資通部隊也可以進駐。」2016年漢光32演習假想共軍從宜蘭登陸,國軍首度封閉雪隧南端,這回在北端行控中心設指揮所,由於雪隧是東南亞第一長的公路隧道,不難看出雪隧具重要戰略位置。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:「共軍是從宜蘭這邊要進來的話,在雪隧也可以做各種攔截。」防制共軍第一擊國軍模擬各種情境,確保戰時指揮中心能發揮作用。

「鏡新聞」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。

更新時間 2022.07.25 15:28

更多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