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水忠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鎮榮:「像下雨天,現在下雨天,沒有陽光,但是風力發電還會走。」葉片隨風旋轉,下方還有太陽能板,這是「風光互補」路燈,靠風、電、太陽能就能自體供電,淡水忠寮社區早已行之有年。
淡水忠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鎮榮:「我們有那個需求啦,晚上這裡沒有電,所以有那個(照明)需求。」社區位在淡水,每到冬季颳起東北風,即便沒有陽光,風力發電也能派上用場,一隻路燈架設成本20萬,儘管聽起來有點昂貴,但其實10年就能回本,整個社區面積只有3平方公里,但裡頭兩百多戶人家都裝上太陽能風力發電設備,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能住家。
記者甘媄心:「實際來到淡水忠寮社區,像我身旁的太陽能板,在社區的住家頂樓都有裝設,而這樣的綠能發電,每小時可以多提供16瓩的電力。」社區內,放眼望去共有11座發電站,一年能產1千萬度電,住戶很聰明,早就跟台電簽下躉售契約,一座發電站一個月平均靠賣電能賺1萬元,算一算,整個社區一年至少進帳130萬。
淡水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鎮榮:「提供屋頂的人,他除了可以得到10%的售電收入以外,他的屋頂夏天啦,大概可以降四五度,可以減少冷氣的電費支出,(我們)將綠能收益提供5%做社區的基金,來做銀髮照顧的服務。」賣電收益成了社區基金,通通回饋在住戶上,社區更打算,明後年開始動工投入「水力」發電設備,目標2025年要成為全綠能住宅。
「鏡新聞」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