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二十個人要用攝影鏡頭書寫河流這件事情,此生只有一次。」站在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展場,「潛行攝影計畫」策展人,本身也是知名攝影家沈昭良浪漫地說道。巨幅圖像如溪流般橫向展開,從高處往下看,會驚喜地發現展架排放的動線如曾文溪蜿蜒綿亙,水庫洩洪的磅礴、鄒族青年沿溪漁獵的身影、夕陽映照下如金蛇扭動的溪徑,調度農田用水的掌水人肖像……這是潛行攝影隊二十名攝影家們一同踏入曾文溪的足跡,而我們也得以藉此一窺南瀛母親河的神秘面貌。
「一個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。河流在流動,它是千變萬化,絕對沒有同樣的河流會在那裡。」沈昭良遠望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、中國的長江流域,這些河流都曾被大尺度的攝影計畫書寫,反觀台灣,卻缺少了這樣以世界史的角度觀看水文化的影像場域。
「小時候我們其實不被允許靠水太近,所以記憶裡面,溪流、河水是帶著一點畏懼的,但當我這個年紀再回來看這個河流的時候,感受也會不一樣。」就在沈昭良領軍執行潛行攝影隊的三年之間,也是台灣氣象觀測史上,首次創下連續三年沒有任何颱風登陸的紀錄。攝影家成員當中,像陳伯義就拍下水庫乾涸見底的景象,從溪流切穿壩體的裂痕中,瞥見即便人類以巨大設施挑戰自然的限制,但仍對大自然反撲束手無策的事實。還有攝影家林韋言,以空拍曾文水庫洩洪,凸顯旱澇不均的危機。「這幀照片做為我們這次書寫曾文溪流域的過程當中,回到跟氣候、跟水資源、跟河流的管理治理能夠綜合討論的一件攝影作品。」沈昭良說。
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總策展人,也是南藝大副教授龔卓軍形容這是一場藝術行動的倡議,「藝術好像可以不只是描述性的,它還具有一種發現性、提出問題的張力跟能量。」不同於一般的土地攝影計畫,潛行攝影隊開放了更多元地踏查與書寫流域的可能性,讓攝影不僅是紀錄的工具,更成為關懷文化與社會的途徑。
除了不同世代攝影家都投入這項計畫,出生於台南新營的策展人沈昭良也啟動了自己的拍攝計畫,藉由在台南巷弄間穿梭,留下迷戀府城的目光。「我的作品〈曾文漂流〉透過流域相關的一些地景攝影,去建構一個因命運北漂的台南人對於故鄉的一種想望,它是比較敘情的,比較感性的一種地景書寫。」
暮色低垂,路燈被下班的人群喚醒,廟埕擺出大圓桌,沈昭良點了一盤蝦捲和鴨腸,和攝影隊成員們圍桌而坐,這是屬於他收工後的小確幸。「你會感覺,哪怕過了這麼久,那個地方好像就是不會隨著時間流逝,它就定著在那裡。」
順流潛行,沿河書寫,透過攝影家的視野,人們於是有了閱讀河流的一千種可能,而關於那些過去和未來的故事,正如當下流動不止的溪水,在波光裡悠悠展開。《潛行曾文溪》系列專題凝視二十位攝影家花費三年所畫出的曲線,跟隨他們在水面滑出的尾波,潛入其中。
(撰文:趙瑋甄.孫曉彤)
12/19(一) 23:30 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