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img src="https://sb.scorecardresearch.com/p?c1=2&amp;c2=35880649&amp;cv=3.6.0&amp;cj=1" alt="comScoreNoScript"/>

廣告

廣告

高中生為何更忙了?《108課綱忙與茫》全集 自主學習探索下...15門課同時進行 段考十科 上大學數理弱化?私校競技場搶破頭

記者|鏡新聞

108最大特色就是自主學習,學生自己的課,自己安排,比如新北板橋高中學生,發揮對建築的熱愛,幫學校設計一座新的活動中心。另外探究與實作、在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這還沒完,學生爭取多元表現,要跑社團、當志工、考檢定,而且這些全得化成文字記錄成果,未來申請大學,這些足跡占20-50%的比重,因此每學期都必須上傳雲端,正因為這套學習歷程檔案很龐雜,往往讓學生心力交瘁,坊間就有補習班代寫,最貴叫價20萬台幣。

擔心新課綱出現變化,家長瘋把孩子送私立中……今年各縣市私中報考人數都創新高,台灣平均每7位孩子即有1位念私立,更不乏新北市和基隆地區跨區就讀,比例年年增加。只是私中完全是升學導向,孩子往往也還會再去補習;私校興盛也凸顯公立學校失靈,就有學者擔心,教育恐將陷入M型化。

我們觀察繁星計畫上路多年來,扶持高中3年保持校內排名前1~2%的學生,申請心中理想大學,上繁星的資格,在校校等值精神下,偏遠地區資源少的孩子一樣有機會念頂尖大學,政策美意為何傷害了考48級分上台大的年輕人,繁星制度又為何被批評是權貴管道?來看社區高中如何拚上台大、又自律趕過其他同學?

另外本土語教學也在108課綱占2學分,有明星高中校長向鏡新聞反映,高一學生上下學校各15門課,教育部下令本土語一定要放在高一課程,學生扛起學分 學校肩負壓力,文化傳承是美意但師資荒至今難解。

教育改革理想很豐滿、現實卻很骨感嗎?孩子每週在校35小時,為何因忙碌而變茫然!?

鏡新聞已上架86台,若無法收看,請洽詢當地系統台。

更新時間 2024.06.15 21:35

更多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