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人員馬不停蹄組裝檢測,因為每五天,漢翔航空就得準時交出一架飛機。漢翔裝配廠經理卓怡榮:「這個就是我們後機身的前段,前段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蒙皮,發動機隔框跟壓力隔框。」、「這個是從澳洲波音轉過來的案子。」
國機國造、造軍機、造民航機,漢翔近年來陸續接下波音、空中巴士等國際大廠訂單。過去提到漢翔,一般人會想到國防以及製造飛機。不過近幾年,他們還跨足儲能產業,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,一天光是交易收入,就達10萬塊。
近年來,政府力推再生能源,持續增加太陽能、風力發電,但多出來的電,卻沒能存下來。看好”儲能”潛力無窮,加上四年前疫情衝擊、訂單縮水,為了存活,董事長胡開宏力拚成為電力新貴。
漢翔航空董事長胡開宏:「如果我們整個EMS(能源管理系統),包含我們儲能櫃,變成一個產品的時候,我就可以行銷在國內各用電大戶,因為未來的用電收費很高,如果能做這方面的話,我相信是公司未來的藍海。」
這裡是漢翔,台中水湳廠區的儲能系統。採用日本三菱技轉軍民兩用級鋰電池技術,把白天多餘的綠電存下來,供應晚上使用。漢翔科技服務處經理吳柏昌:「我們5MW的儲能系統,可以約供給一般的民生用電,大約有2000戶一年的用電量。」它同時能讓電網穩定運作,遇到突發事故時,也能立即供電。漢翔航空一口氣在三大廠區,建了三座共500萬瓦的儲能系統,每個月可賺300多萬。漢翔航空董事長胡開宏:「台電給我們的條件,我們認為這個回收會很快,2年半我們投資的成本就可以回收。」
就連廠房閒置屋頂,太陽能板也鋪好鋪滿,一個月產出約168萬度電,供3千多戶家庭用電外,又是漢翔的一筆收入。漢翔航空董事長胡開宏:「整個外觀又種電又防漏、又賺錢又省錢。」
種電、賣電還不夠看,台灣航空工業龍頭,也變身當起”電力公司”,創造ESG永續商機。
走進台電通霄廠,立刻被眼前小型燃氣渦輪機組給吸引。這是發電機首度在媒體前曝光。單一組造價6億起跳,用的就是漢翔生產飛機引擎的技術。漢翔航空營建組組長劉子豪:「它這個引擎,就是之前波音在用的CF6。」、「這個是屬於航改型的發動機,它的起停時間最快只要8分鐘,就可以把電供應到電網上。我們目前幫通霄電廠,建造了六台小型機組,可以每個小時發18萬度電。」
今年二月美商奇異公司,取得台電標案,便找來合作夥伴漢翔,攜手搶進規模高達1500億的綠色能源市場。他們跟時間賽跑,克服工地限制,只花八個月搞定一切。漢翔航空董事長胡開宏:「我們在岡山發事處,有做發動機製造。我們不管1A 1B,就是空巴或者波音的發動機,都在我們這邊來做製造。相對於這種發電機,我們輕輕鬆鬆。」
渦輪發動機就像飛機引擎一樣,能快速啟停,有效解決尖峰用電及電力不足的困境,同時它燒的是天然氣,還能混合氫氣作為發電燃料,相較傳統燃煤,減少更多二氧化碳排放。漢翔航空營建組組長劉子豪:「SCR(系統)能把廢氣,做一個完整的過濾。」
1/3業務與造飛機引擎有關的漢翔航空,其實十多年前,就跨足再生能源,從豬糞淘綠金。屏東中央畜牧場,大小豬2萬頭,吃喝拉撒全在這高床上,只為蒐集順勢流下的珍貴”黃金”。屏東豬農蘇鵬:「這個基本上對用水來說,是比較節省的,豬糞會流下去。我們如果水用得少的話,相對它的豬糞尿濃度是比較提高,比較提高的時候,我們在做沼氣發電是比較好的,效果比較好。」
畜牧場靠著豬隻排泄物,一天可以發4千多度電,如何辦到?先透過原水池收集糞尿,來到厭氧槽發酵產生沼氣,接著脫硫處理後經由輸送帶,送到漢翔製造的發電機就能發電,賣給台電。屏東豬農蘇鵬:「它的渦輪轉速,它是微渦輪,沒有汽缸也不用換機油,24小時運轉都不用停機,所以在我們操作上是最方便的。」飛機的渦輪發動機原理,運用到沼氣發電,讓黃金變綠金。
台灣有6,400座大大小小養豬場,飼養豬隻超過550萬頭,若政府加以整合,建置大型沼氣發電,將前途無限。
把廢棄物轉成白花花鈔票的還有這裡。舊衣回收廠老闆邱福龍:「有一些比較厚的東西,像這些有的都是要丟掉,這個都沒用啊。你什麼名牌什麼都沒有用,因為非洲那邊太熱了。」堆積如山的回收衣,收越多回來,老闆越頭痛,因為挑挑撿撿,堪用能再賣錢的只有3成,剩下7成只能賠錢當垃圾燒。舊衣回收場老闆邱福龍:「這個拿去燒,你還要給人家錢,要給錢啊。去事業回收,進去一公斤要收好幾塊。」
這還只是冰山一角,2020年全台舊衣回收量,高達7萬8000多噸,其中3成 約2萬3000多噸衣物,疊起來差不多10座101大樓高,全送進焚化爐。業者林正雄:「這樣焚燒完之後,其實造成滿多空汙的問題,以及二氧化碳的一些問題」舊衣回收廠老闆邱福龍;「現在很多收了之後,因為賣不出去,人家也沒有意願收,這要靠你啊!你才有辦法啊。」
舊衣回收廠老闆彷彿見到救星,因為舊衣難題,林正雄想出了解方。第一步先將上萬件回收衣做分類。林正雄:「衣服的種類非常的多元,所以我們就開發了一個,這樣的一個布料辨識儀,它就是利用這個發出來的。一個鹵素燈源照到布料的表面,布料的分子的排列的方式都會讓它反射回來,呈現出不同的訊號。」
利用AI人工智慧,機器判讀8千多塊布料,累積出材質資料庫。比如說是尼龍、PET,林正雄:「我們大概處理了,80%到85%的一些舊衣回收種類,都能夠再次的回收應用。」
分類完衣服上的鈕扣、拉鍊等異材質,再靠人工一一去除,接著五顏六色的回收衣,就能送進破碎機粉碎,就連難以回收的衛生棉、尿布墊、口罩等不織布,林正雄也不放過。
攪碎成蓬鬆碎料後,加入他自行研發的特殊相容劑,林正雄:「這個就是我們剛剛的不織布去拉條,加上我們特殊的相容劑之後,它的條子就會完全相融在一起,原本像油水分離的兩個材質,我們就會把它相融,把它變成是又剛又韌的材料。」
利用專利技術,難搞的混紡舊衣搖身一變成建材材料,林正雄為它取名「衣纖木」。林正雄:「這樣的白色粒子,再加上我們剛剛回收回來的廢布料或者是舊衣,就可以做成下一階段建材的原料。」
以環保志工自居的林正雄,原本任職於中研院研究腦神經,有感於回收舊衣難處理,毅然放棄高薪穩定的工作,投入 “循環創新”研究。林正雄:「我們利用那個布料的纖維,把它變成是建材裡面的鋼筋,做到非常的耐候,做到非常的強韌。」
「衣纖木」保有聚乙烯的韌性,又具備聚酯塑料的剛性,像是水泥中的鋼筋,成型後看起來就像原木,但要做到百分百回收,達到循環經濟不容易。林正雄:「全世界也没有這樣子的一個典範,可以去做抄襲,只是說我們就是在想,應該是有辦法。大概也研發七八年以上的時間,終於才能夠看到這樣的一些、世界獨家的一些成果。」
工廠老闆鄭守郎:「廢衣這個東西它製程上,會比較困難一點,跟我們一般我們用其他的材料,它的難度會再高一點 。」但它不怕水、不膨脹也不變形,耐重力更不輸原木。老闆鄭守郎:「這是500多公斤了嘛,對!在559公斤斷裂,國家的標準是在250公斤。」若不是建材切面,刻意保留舊衣的殘渣,還真看不出它的前身是衣服。
民宿老闆翁小姐:「我覺得這個是永續經營,其實對地球來講,你寧願多花一點這個錢,可是你可以減少很多很多的二次汙染。」
林正雄首創的衣纖木,不僅獲得綠建材專利,這樣的循環經濟,讓歐美韓國業者掏腰包談合作。林正雄:「我們就把這樣子的,複合的PEPT的這樣的粒子,
送到歐洲送到韓國,然後他們當地,加上他們的布料去造粒,然後當地去壓出他們希望應用的建材,這樣子就可以落實當地,去解決當地的環保問題。」舊衣變身綠建材,環保衣纖木零浪費,又能減碳排,吸引學校、公司行號把舊制服交給林正雄,重生成鏡架、桌椅及櫃子。林正雄:「把它做成搖籃到搖籃的概念,是我們一直希望推動的。」
靠著專業技術,跨領域發揮到極致,創造出綠能的無限潛能。